查看原文
其他

疫情焦虑之自救计划

天使鱼 天使鱼 2022-10-20


5月底,看到童妈发的《深度工作》读书笔记,想起我也有这本书呢。不过,估计当初只看了一半吧。

6月初,从书架上找到这本书,开始从头阅读。


其实,读这本书可以说是我的自救行动。

这轮疫情比较折腾,经历了反复测核酸、想办法预约打疫苗,然后是姥姥想离开回济南、腾爸在厦门想回来待几天,48小时的核酸报告还算容易,主要担心政策突然变化需要隔离。

这些平时很简单的事情,在疫情面前却让人一再踌躇。担心、犹豫、焦虑。天天刷手机看最新消息,无心做其他事情。

最终,觉得既然改变不了现实,还是改变心态吧。于是,从阅读做起,边读边实践。

事实证明,这个自救计划还是蛮成功的。主要表现在:摆脱了焦虑,重新审视生活目标,并为目标重新展开行动,慢慢回归到有规律的生活。此外,还收获了阅读能力提升的bonus。



按作者的定义,所谓深度工作(Deep Work),是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,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。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,提升技能,而且难以复制。

与之相对应的是肤浅工作(Shallow Work),指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,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。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,且容易复制。


深度工作为什么重要?

第一,深度工作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学习复杂的技能。伴随深度工作而来的精神紧张状态,对于提升个人能力也是必需的。

第二,深度工作是少见的。在这个时间和专注力愈来愈趋于高度碎片化的时代,深度工作能力是一种稀缺的能力。

“你不需要一种稀缺的工作,你需要的是用世间少有的方式完成工作。”


这本书的中文版出版于2017年,作者给知识工作者列出的干扰深度工作的因素有:电话、会议、大量的电子邮件和脸书、推特等社交媒体。

今天的我们,面对的敌人却更加强大了,单是一个10多亿人在线的微信,就攫取了我们的关注。

月初十天,因为疫情的焦虑,加上术后不久卧床休息比较多,我一边随时关注发布官方消息的各公众号,一边从朋友圈看广佛朋友们的生活状态。时不时去点那个小红点,很快就能把朋友圈全刷完。可以说,不知不觉我已经产生了严重的手机依赖……

结果就是,一天下来,不但焦虑未减,反而更累了。

正如作者所指出的:从神经学的角度来看,靠肤浅事务度过的一天,很可能会是枯燥的、令人沮丧的一天,即使抓住你注意力的肤浅事务看似无害甚至有趣。



为了改变现状,参考作者所提供的几大准则,我决定先从根本入手。

要实施深度工作,关键的一点是要有明确的工作或生活目标。对目标的渴望能激发无尽的热情,把关注点和主要精力放在目标相关的事情上,从而排挤掉所有其他的事情。

想起去年的10月,我不是说要把绘画和绘本创作作为后半生的目标么?那么,对于这个目标来说,它的引领性指标是什么?

最后,我给自己定了如下任务。每天在带娃之余,完成三件事情:

写作一小时

画画一小时

阅读一小时

很简单的指标,不用考虑太多,按时间这个简单的标准来衡量即可。也不需要一口气完成,中间可以穿插家务、运动或陪娃等,动静结合。



从我的公众号更新情况可以直观地看出成果:自6月5号写了一篇二十四节气,18号又开始了有规律的更新。

画画方面,15日开始上“油画棒风景速涂”网课,并在10天内画了10幅风景小画,每张用时30-60分钟不等。

还开始了更有效率的阅读。


阅读效率的提升,要归功于阅读策略的改变。

最近几年我实行的是“一本书”策略,即读完手上这本才能读下一本!因为以前经常看到一半,甚至看了个开头就弃了。

看到《深度工作》的作者说他会同时阅读3~5本书,我决定尝试一下,结果发现效果不错。

因为看一本书容易疲劳,或者需要停下来消化吸收。而几本不同类型的书,比如文学类、实用类、艺术类,交替着看,效率反而更高。
比如,我现在在看的是这几本:

可以说,一个看似很简单的改变,给我的阅读带来了质的突破。


当然,所有这一切,都是有理论依据的。

那就是作者在书中引用的本内特在《如何度过一天24小时》所说的:
人们需要懂得一个重要的道理,人的智力系统可以进行长时间的高强度活动:它不像人的手脚一样会疲倦。除睡觉之外,它只需要变化,而不是停止。


把时间分成特定的小块,给大脑安排一些有意义的事情,保持专注、沉浸其中,比放任自己漫无目的地刷手机,有意思多了。

更重要的是,轻松多了!


(好吧,几年前我就买过《如何度过一天24小时》的英文版,可见,拥有书只是第一步,哈哈……)


写给土豪的书单/送礼书单

重读《小狗钱钱》|从养一只鹅开始……

纸笔or电脑?我的晨间写作实践

聊聊阅读:如何坚持、怎样才能读得快

2020,我的新生

手帐|我的多本并行笔记体系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